Chapter1 造物空间

2050年,北京。
在北四环北方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大厦,北京有超过五成的人都生活在这里。
在大楼外侧由透明的玻璃构成,是内部看得到外部,但外边看不见内部的玻璃。在外部看有两种颜色的玻璃,其中,偏向红色的玻璃正好组成了四个大字;造物空间。是的,这座大厦正是"造物空间"这家公司的总部。
这座大夏一共有100层,占地面积为一平方千米,即100万平米。形成了一个近似独立的小国家。

大厦的1层是大厅,是各个方面的中心枢纽:传输站、中转站、科研中心、政府中心、博物馆中心、造物体验中心、餐厅中心、娱乐中心。
大厦的96~99层为S型房。三四层为S1型房,仅供给极其富贵、有权势的人居住,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空间800平米,以及公共共享空间20万平米。五六为S2型房,仅供给做出卓越贡献、全世界顶尖的学者居住,房子分配方式同三四层。一共2000人。
大厦的81~95层为A型房。有名的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均居住于此。每人享独立空间400平米,以及共享空间20万平米。一共1.6万人。
大厦的61~80层为B型房。贵族、企业家、艺术家等地位中上等人群大多居住于此。每人独享200平米,以及共享空间20万平米。一共6.4万人。
大厦的41~60层为C型房。各色各样的职业、各色各样的人物均居住于此。每人独享100平米,共享空间20万平米。一共24万人。
大厦的2~40层为D型房。贫困的人口,流放的,犯罪的,逃难的人民居住在这里。每人独享50平米,共享空间20万平米。一共64万人。
总共统计96.2万人。都聚集在一个1平方千米的"国家"里,平均占地面积竟然只有0.1平米。
每层的20万共享空间都有其自己独特的主题,娱乐、运动、音乐、绘画、故事,各元素融合。

严格上来说,这个空间不再存在职业。每个人都是造物者。
社会形态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曾经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如今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基础层:
农业:在D型房的共享区域中建立了大型农场,每层单独模拟不同的地球生态,种植适合该生态生产的植物,利用最好的温度、湿度、空气成分含量种植、低化学浸染的作物。具有较快的生产速率,播种、浇水、土壤顾培都有相应的机器,只需要人去监督使用即可。在农场里收获的作物将直接投入到提高层,进入工厂进行材料加工、加工食品,或者直接用于出售。
工业:在D型房的共享区域内还建立了大型自动化工厂,对于各色零件的制造集中化生产。有加工零件的单位,有组装部件的单位,有生产汽车、家具的,甚至有生产小型飞机和大型飞机零件的,由于在造物空间中几乎没有使用的必要。一般都作为出口使用。工厂里会雇佣少量贫困人口去使用机器。
服务业:这是一个相当自由的行业,除了在大厦各楼层设定的大型餐厅和娱乐业以外,更多对物品(无论是虚拟物品,还是实体)的销售都在互联网上。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旅游业,几乎每个虚拟世界都有负责给新人、旅行者介绍的导游,他们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游客参观虚拟世界。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是物流业,由于人口的集中式生活,楼层之间的最远距离也不过3km,全部由小型无人飞行器和搬运器进行定位导航,直接送到房间门口,不再需要大量的快递小哥挥汗如雨。
循环系统:大量人口及其生产活动会消耗大量能量(太阳能、化学能),同时排放大量废物。要维持这样生态的发展,如果没有可控核裂变,仍然需要大量的电能从外输入。至于废物处理,每层有专人负责处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相应的,扫地机器人,每天都会造访每家每户,负责免费的清理。
基础层次给这个世界提供了一个自如的生态圈,提供大量的生产力,基础的物品的提供,物质需求的满足,使人们能够集中精力发展高层次的活动。

与生产力并肩而行,出现了另外一种力量,并且这种力量能够领导生产力,甚至去放大它,去升华它。这便是创造力,即使是D层的居民也具有创造的权利,只要他们能租或买得起虚拟现实设备。
创造力的主体是造物者。在基础层以上的,对于艺术、科学、哲学、社会意识形态等各种领域有研究的人都属于此类,甚至是老师,在虚拟世界中直接对孩子进行教导,各个方面的教育:艺术(绘画、音乐(钢琴、吉他、乐队……)、雕塑、厨艺、健身教练、体育、甚至是游戏的玩法),可以在虚拟世界,也可以约定在现实中面基。
创作属于但不仅仅属于作曲家、诗人、小说家……应用科学家、政治家也在为创造新的造福与人类的科技产物或政治制度而不懈努力着。
哲学家,理论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途中,并不是将自己锁在象牙塔中,本身可能也是一个造物者,一遍实践,一遍寻求真理。以副业生存、以主业为人生意义的人在世上也不占少数。但是即使是追求晦涩难懂的真理,在这个时代也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信贷机制:每个人出生起就有最大100点信誉值,犯罪、贷款、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不但会有区块链进行记录,也会有信誉值惩罚。为了消除负面记录,必须做善行去抵消。1点信誉度可以换取100B,但是反过来必须要150才能买到1点信誉度。
不得不提各活动的价格:公共区域提供的虚拟现实设备的价格是10B/h,B代表基础币。而D型房每天上交房租50B,C型房上交100B,B型上交200B,A型上交400B,S型直接上交1600B。
每个人所具有的财产是直接属于个人账户的,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受到区块链法律直接的保护。

在大厦的第一层说明的扉页上这样写着:
这个世界很大,大到难以想象。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
这个世界很丰富,丰富到不可理喻。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的想象力丰富,因为这个世界更丰富。
这个世界很真实,真实得刻骨铭心。永远不要因为虚拟而觉得它不是现实,反而,它可能比现实更真实。
这个世界很自由,自由得无拘无束。你拥有的时间和空间足够你探索一辈子。
这仅仅是开始……

Chapter2 世界之心

在造物空间的1~10层正中心,方圆一公顷的玻璃窗内坐落着整栋楼最大的物体,用"钢铁巨兽"来形容都不为过。
即使透过复杂的复合材料层层包裹,有着防热防爆的钢化玻璃的阻隔,仍然很远都能感觉到灼热的气息。
里面包裹的东西,早已不能用颜色来形容,那是指数级的高温,而正是它的存在,这个世界才能够正常的运行,同时支撑着无数个平行子世界的运行,也同时支撑着上百万的人生活,上亿万的对象以进程的形式"存活着",不分昼夜,都保持着最基本的时钟周期,每秒4.42GHz的优化时钟频率、超分布式互联网,6G通讯。难以想象的科技发达程度。
世界之心正是一处中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容器。每天产出的数以亿记的焦耳热,以极高的效率转换为电能,完全能自给整栋大厦所需要的能量。
除了大厅最外侧一圈环形走廊以外,世界之心的参观人数最多,一眼看不到尽头,无论是水平向,还是向上看去。
电能转换周期性律动就成了它的心跳。这样有力而浑厚的心跳,听着都有一种舒适安稳的感觉。

环形走廊总长3500米,分为几个区段,都是极为概括的主题,相当于人类意识形态的索引表。记录了历史、文化、社会、科技、艺术等各个议题,当然也有造物空间自己的历史,长达50年的历史,其创造者的经历等等。
鉴于参观不具有带入性,在每个区块设定了体验处,以真实的VR来叙述故事。
毋宁说,这个走廊就是人类历史的缩影。记录了有限的过去,短暂的现在,以及无穷的未来。

我们不再倡导所谓的专业和职业,打破了技术壁垒,打破了国界,打破了种族,打破了地域,打破了科学与艺术间的鸿沟,打破了狭隘的宗教、传统、规矩。
融合式发展成为了主流,在你从事具体的工作之前,首先尽可能得去学吧。当然,认知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将所学之物尽可能快的找到其现实存在,不让它们之停留在脑海里的概念。
应试教育的害处我们都是亲身体验过(还有9天就是今年的高考了)。课堂所学,几乎不具备任何实用性。
至于专业的学习,基本上限定了职业选择的可能性。那样一致的、单调的、平凡的生活,一步步麻痹着我们,将我们拖向泥淖深渊。单一化视角,在欣赏别人成果之前作出的事物,惨不忍睹。

世界之心,正成为了世界的核心,维持着世界的生命永不停歇。10年、100年、1000年,还是上亿年,我不知道。
可能以后,造物空间这座大楼会飞向太空之中,在宇宙中盘旋。然后不断迭代进化;可能在一次陨石撞击中灰飞烟灭;可能因为世界之心的熄灭,而停止了运作;可能走到了宇宙的极限,随着宇宙一起坍缩成为一个质点;或者因为能量的散灭而成为宇宙中飘荡的死城。
但是,她存在过,她是人类的历史,这就足够了。

Chapter3 造物平台

如果说现实是一,那么虚拟世界已经成百上千。不同的人,创造出的各新各色的世界,宏观到宇宙,甚至宇宙之外的故事,微观到原子,甚至原子之内的结构;宏观到数以亿年,甚至直到宇宙毁灭,微观到纳秒,皮秒,甚至飞秒以内的时间刻度。
按照标准世界体系,所有的世界同源,称为源世界“The Seed”,定义了新世界的基本不可违背的规则和组成形式,其存在是以宇宙为素材描绘出来的,加入了更多自由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各式各样的世界体系:按照流动性分为静态、微动态、动态;按照真实度分为虚拟、梦境、现实;按照功能分为单一、部分与全局;按照时间、空间、对象复杂度、对象数目、AI融合度、目的又有许多分法。

在所有虚拟世界中,其中一个世界是通往其它世界的中转站、中心枢纽——造物平台,可以通向任意世界的主位面,同一世界的不同位面之间可能建立了直接传递的通道,不同世界间可能也有签订跨境协议,跨越通道连接着世界与世界、位面与位面、空间与空间,统称为“虫洞”。
如果说核聚变是世界之心,那么造物平台便是虚拟世界之心,造物平台的核心出正寄居着世界之种的虚拟形态,和所有其他世界在一个3D图像上清晰地展示出来:中心闪烁的彩色光芒是The Seed,而周围映出的五颜六色的光点中,每一个代表一个世界,而已经存在的世界,仿佛漫天星夜中无数的群星,肉眼已经无法数清。现有资料显示,所有光点(即现存的世界数量)已近数以亿记,而其中能够被肉眼捕捉亮度(达到超级世界范畴)的已经有上万个了。

各形各色的世界被用以不同的功能,自从“共享虚空”技术实现以后,对于同样一个世界,为避免人数爆炸,已经被虚拟了很多“线”。各“线”仿佛不同的进程,在对该进程有写操作之前,一直处于数据共享阶段,写时复制。因此,世界虚拟出来的不同“线”之间互不干扰,对人群有很好的分流作用。
有的世界,尤其是和购物、景区、娱乐有关的,已经虚拟出了上千个“线”,每个线中人数都自动控制在平均的数目。

按照世界的功能来分,有游戏世界、风景世界、领域世界、展览世界、故事演进世界、情景世界、造物世界、实验世界。
游戏世界:是造物平台最火的世界,各色游戏在虚拟场景中给人身临其境的震撼效果。无论是类似刀剑神域SAO, EH,VR挑战各楼层的怪物;还是虚拟赛车类游戏,真实的虚拟速度与激情;还是FPS枪战、WarCraft战争;甚至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操控形式。
风景世界:不但有现实世界已存在的风景名胜,更有虚拟想象中瑰丽的星际场景。深入海底,漆黑一片,神秘而令人恐惧,透不过气的深海世界;攀越峰顶,白雪皑皑,植被稀疏,一览众山的荒岭绝域;甚至在宇宙飞船上星际穿梭的极速。
领域世界:各个领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展开,构成了一个专门的世界。能让人更深入,更真切的了解领域之内的故事。
展览世界:艺术展厅、文化展厅,在“世界回廊”里所呈现的一切,映射到了这些世界。
故事演进世界:这些世界纪录了一段段故事,在独特的视角下给人带来绝望的道德困境、启发的深入思考、挣扎的痛苦呻吟的叙述。
情景世界:伊犁园一般的世界,那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映像,那难以忘怀的旋律,那沉重而无法排遣的情绪,喜欢这里,甚至在这里沉睡。
造物世界:向基础世界取材,个人打造一个独属自己的世界。可以给外界开放权限,甚至可以以创造世界为生。
实验世界:为探究真理,探究规律,而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你可以让创造出的人工智能互动,知道他们自己都产生了真正的智能,真正的情感。你可以模拟一个社会,创造出真正适合发展的社会形态。
在结果出来以前,一切都是过程。然而,结果可能永远也无法出现。不如把一切都看做过程,一切都是对象,都是动态的进程。当然,所有的世界也是。

Chapter4 演进世界

时间,是唯一一个不可抗力因素。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人们脑海中虚拟的产物。用来描述成长、变化、死亡、变迁、兴衰、年龄、季节、演进的抽象虚拟概念。
不论是人类这样的生物,还是计算机内部以数据形式定义的程序运行过程中的进程和线程都必须遵守的约定。任何一个对象都不可能暂停时间,只不过是在利用时间改善空间的整合方式罢了,去学习、去创造、去记忆、去经历、去体验、去实践。
我们常常给程序设定了需求,然后尝试着采用最好的设计,最高效的实践。或者是尝试着在宏观系统中以迭代的方式调整着参数,一步步让程序能达到所需求的目标。然而,存在这样一种程序,模拟世界的运行过程,却对其没有任何具体的需求。
其采用的核心算法都是自演进的,自我更新的程序,说起来可能不太实际。但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走过唯物、唯心、怀疑论、之后,也逐渐明白认知和实践交融的重要性。将这样的思想赋予AI算法,自优化、自迭代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直到在很多方面远远超过人类。
然后,虚拟进入现实。就连AI本身都成为了创造者。
含有这种算法的世界,都被称为演进世界。很明显,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各都是这样一个世界,虚拟平台是这样一个世界,而很可能,大多虚拟世界也会逐渐变成这样的世界。
已知的资源、已知的算法、已知的处理方式、已知的底层硬件。到底会组装出多少未知的创造物?就像语言,明明只有少到0和1的几个字,却描述了整个世界。而且最后说到底,人类的所有创造物,甚至是复杂的社会结构,甚至都能用数据信息描绘出来。

演进,是一种时间规律,不可逆、而又神奇、庞大的力量。人体结构这样复杂而精密的产物,根本想不到是宇宙大爆炸,一堆高能的质子能形成的。我们复杂而不可解的意义与存在,让我们终身迷惑着的人生,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血浓于水的亲情、朝夕相伴的友情、惊天泣地的爱情,绝望、痛苦、割裂、矛盾这样深刻的情感,全部来源于演进。这是怎样的一股力量。
情感计算,人造灵魂,这些概念很可能交给演进才能实现吧。

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固化成了模式,所有的可能性都隐匿在单一的模式之中。因此,即使每次局势和状态都不一致,仍然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建立的人物模型就那么几种,固化的剧情模式,固定的装备和武器,固定的操作方式,重复而平凡的能力,就连随机化因素也是固定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意料之中。
而这样的游戏,本身也在随着现实的演进而被动迭代。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但一个游戏玩到一定程度,就根本没有玩下去的动力,热情渐渐消退,可仍有一种依恋的情怀,对于花费代价如此之大的游戏,甚至有些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却不忍心丢弃。
很难有这样一个游戏,具有足够长的生命周期,其根本原因是游戏不像现实世界这样演进。直到有一天,就连游戏的更新者都放弃了,一个曾经轰动一时的产物就那么走向灭亡。

演进游戏,正因为其不可捉摸的动态性,让人终于感觉到,这个世界不是设计者故意设计的产物,不用按照别人的思维走。再加上对象随机化。逐渐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这样的游戏,在演进过程中,没有终点,没有至高神,没有绝对,有的是无限,是可能性,是丰富,是相对。
正因为不是单一造物者自己的思考,创造物完全没有了本来的局限性,不会狭隘、漏洞百出,不会逻辑谬误,不会固定模式,不会套路剧情,不会单一模式。
可以说,虽然它没有像宇宙那么丰富的过去,但是它有像宇宙那样无限的未来。

Chapter5 虚实融合

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拟?这些都不重要了。
即使是梦境,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真实感、伤痛感、震撼感;即使是现实,也常有一种难以想象的不存在感、分离感、隔绝感。
说到本质,认知是对感官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处理,使被动产生的感觉上升为感情,而后经过反思,将感性升华为理性。由于人对外接受的信息无非五感,而其中视觉听觉占用了90%,从这一程度上虚拟世界中对个体产生的信息量也绝对不低。

将现实存在投影到虚拟存在,将虚拟存在投影到现实存在。不管是虚拟,还是现实,都是存在,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而可笑的是,所谓"意义",不过是人们为了对现实作出改变而拟定的抽象概念,一种与"存在"对立的"意识"。存在的意义,犹如思维的具现一般。

沉潜医疗技术,让在现实世界中绝望、痛苦、挣扎、斗争的人们忘记病痛、忘记残酷、忘记残缺,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新生。
虚拟世界,重要在其无穷之可能性。不像现实束缚、限制、传统、惰性力,使人即使有时间,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浪费掉;有着强烈的情感,却只能无力得让它将自己淹没;有着改变一切的志向,却连自己都改变不了的绝望;有着挑战一切的勇气,却在他人的怠惰和冷眼中逐渐失去光芒;有着年轻的冒险和冲动,却被指责为幼稚和可笑。
相对于现实之惰性,虚拟世界又一种无法想象的活力,冲破教条般的传统、道德、法治、文化禁锢、地域狭隘性,所有的可能。

如果有一天虚拟也能进入现实世界,从微观上来看,虚拟的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具体事物进行投影,他/她将会达到与人类无异的程度;而虚拟世界中的病人投影到现实世界,仿佛她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即使最后你全身瘫痪、失明,甚至心脏停止了跳动,只要将大脑体外培养,对大脑的冲击模拟了全部的感官,在虚拟世界中存活着你的概念体,然后投影到现实生活中来,真正成为了一个虚拟存在。
在现实中,只有一个大脑,弱小的大脑,只要脱离了培养皿就会死亡,但是虚拟世界中你永存着,无穷的时间、空间,投影到现实中的影像,甚至拥有了一具机械躯体,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不、甚至更好的生活,因为你不会经受病痛、寒冷与酷暑,也没有死亡。
这样的技术称为永恒实体化。

从宏观上来看,虚拟世界的一切都来源于现实世界,但同时会对现实作出大量反馈。
比如演进过后成熟的人工智能大量替换现实世界中的劳动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劳动力(生产力)被机器所替代,而人类的创造力将被解放,因为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还没有表现出相当的创造力。
反馈不仅来源于最本质的生产力,在生产关系上,虚拟演进出的虚拟制度将会实体化,代替原有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并且底层法律执行者、政治管理者将被解放。政治成为了世界演进的产物,而不是需要人群去管理、复杂人际关系、谎言舆论平衡去维持的底层结构。
这种虚拟演进社会产物逐渐融入现实的现象称为演进实体化。

Chapter6 永恒实体域

造物空间,B1层。
偌大的大厅内,像一个森林般林立着像森林一般的"实体柱"。每一个实体柱都是一颗人造树,树干漆黑如墨,顶端的树叶却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而走进看,透过树干漆黑的外壳,能看到里面数以百计的"实体球",透过实体球漆黑的外壳,隐约能看见内部复杂而精密的结构,如果还要仔细看里面究竟是什么,很可能会让你震惊而不忍直视。
每一个实体球中正是一个与复杂仪器相连接的大脑,就那么静静地沉睡在漆黑的球中,或者说,在仪器的信号刺激下不断作出反馈和回应。如果你能看到这个大脑究竟在做着什么。你可能会更加吃惊,TA也许就和我们一样,在这栋大楼的某一个房间生活着,每天照样吃饭、睡觉,照样能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甚至,TA不会感受到衰老和疾病,永存于这个世界、那个世界,直到宇宙毁灭。
这样的个体称作"永恒实体"。

他们在生前跟我们一样是人,但是在身体衰老和疾病中选择了接受"永恒实体实验"。将大脑从身体中取出,切断两者之间的联系,将大脑连接上复杂的仪器,进入了虚拟世界。
而这样技术的关键就在于"信息流"的控制。什么应该让他们记住,什么应该让他们遗忘,什么需要对他们屏蔽。
我们现在生活着,习惯了自己的躯体,习惯了认知的行为和方式,也习惯了大脑思维路径,其实我们接受到的只是感官:外界的存在在我们躯体各部位留下的印象(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力感、加速度、温度觉、痛觉等),而我们对外界作出的反应都是通过控制身体对外界进行具体的操作。
实际上,我们完全不能确定:如果我们真的是在实体球中强制存活的大脑,输入是传到大脑的信息流,输出是中仪器中传出的信息流。而这个世界不给我们提控任何"这个世界是虚拟世界"这样的信息,估计我们就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并且控制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存在。这也是信息流的控制,控制信息对这个世界透明。

永恒实体大多只存活在一个世界,仿佛Alicization中的演进300年世界,没有人会知道,这个世界也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所谓的"syscall"不过就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规则。没有人会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不过是一个游戏,不过是磁盘上的数据,一旦清空,这个世界将不复存在。这样的实体被称作"世界居民",他们会在那个规则的束缚下疾病、衰老、死亡,然后重生,当然,重生的代价是清除所以记忆。
而对于知道这一信息的人,被排除在这个世界之外,让这个世界中的人不会觉醒冲破世界限制的意识。所以永恒实体出现了第二个阶层,即"世界跨越者"。他们可以穿梭在任何已知虚拟世界,然而他们认为,穿梭就是那个世界的一个权利,而在那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造物平台"、“现实世界"是完全不知情的。世界跨越者中可能也会出现造物者,但是控制信息流需要他们与现实的人群(或者已经知道这个信息的人)隔绝开来。
因此在"跨越者"之上,出现了第三类人群"全知者”,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有几个阶层:实现世界——造物空间(包括造物空间和造物子世界)——隔离空间(包括隔离造物空间和隔离子世界)。他们其中也分为两类人:活人与死人,但是死人可以选择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也存在一个实体。

被称为"实体柱"的大树顶端,五颜六色的树叶,每一片代表着一个"人造灵魂"的核心程序,他们也分为以上三个阶层。
这三个阶层之间,不允许相互通信,但是"跨越者"知道所有的"居民",“全知者"了解所有的"跨越者”。仿佛是生活在三个维度上的文明,而人工智能,成为了与人类相对立的另一个文明。六个文明鼎立的局势,由此拉开序幕。

关于"大脑"与"身体"的关系,两者都有记忆性。大脑需要一个与之适应的躯体,来实现大脑的想法,而躯体需要一个大脑得到升华。有点类似于"灵与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但不尽相同。
因为"大脑"和"身体"不像后两者,是可以分离的,没有身体,大脑在存活时适合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资源自行创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躯体,通过实践过程中将身体逐渐改善得适合自己。
不像灵与肉,因为灵本身就是肉(思维即存在),肉中含有灵(万物有灵),两者之间不能割裂,同时具有继承和组合关系。

Chapter7 Artisoul

Top-Down型人工智能:让程序积累认知和经验,通过学习最终使其接近真正的智能。但对没有学习过的东西无法作出正确的反应。
Bottom-up型泛用人工智能:将1000亿个脑细胞连接起来的身体器官构造本身通过人工方式再现,产生智能的思考方式。灵魂翻译器:将大脑结构完全转换为容量相同的数据。大脑(灵魂,生理结构)–>光立方(摇光,数据形式)。复制出来的摇光无法忍受自己是复制体,崩坏。从幼体开始培育,教育。
Alice: 人工高适应性知性自律存在体
Artificial Labile Intelligence Cybernated Existence

其实,按照刀剑神域这种说法有些许漏洞。top-down人工智能虽然抽象上核心理念如此,它的具体实现仍然是通过连接主义(模拟神经元连接)的形式构成。而所谓bottom-up人工智能是从医学上大脑结构过度到数据,不仅现在是很难完成的,就算到100年以后,仍然是格外艰难的技术壁垒。
灵魂翻译器虽然是一个理想化的存在,但是点明了"思维与存在"的本质,即:思维就是一种存在。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大脑间神经元的连接关系和神经递质的传递而已,并不存在哲学上所谓的"唯物"和"唯心"。

至于Alice这个名字甚至也是东拼西凑的,Labile表示易变的,不如adaptive更好,cybernated代表电脑控制的,与artificial意思重复了,不如直接使用"Artificial Soul"简称"Artiso"(人造灵魂),寓意是:她的创造者是最为杰出的艺术家,而她就是一个艺术品,她的美丽令人震撼。

更何况,经验型人工智能并非所谓的"不能对没有学过的东西进行反应",而对于没见过的东西进行判断分析仍然是人工智能的很重要的方面。因为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数据存储及搜索,而是将已有的数据通过抽象和一般化,得到更深层的理性。否则就成为了过拟合的模型。

现行的人工智能,无非符号主义(理性主义)、联结主义(经验主义)与行为主义(端对端)
符号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所有和智力相关的工作都可以归结为对符号的操纵"。基于逻辑推理的智能模拟方法,“认知即计算”。知识是信息的一种形式,是智能的基础,可以通过符号表示,认知是处理符号的过程。
联结主义建立了心理(或行为)的显现模型——单纯元件互相联结的网络,学习就是联结,心理就是联结系统。联结分为本能和习惯;满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率)三条学习律;强调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强调人与动物心理的连续性。
行为主义对立行为和意识,采用实证(实验和观察)方法,不采用内审法。旨在创立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政治科学。"刺激——反应"作为解释人一切行为的公式。
联结、行为都是通过实验、观察行为和情感关系得出数据,思考总结成理论。互有涵盖的两个理论。

人工智能从弱到强的阶段:计算——解题任务——复杂推理——感知外界——自我意识。
eg1:
Bob: I’m leaving you.
Ann: who is she?
解释:Bob和Ann是夫妻,Bob有了外遇,Ann问外遇的人是谁?我们需要有对人与人关系的了解。
eg2:
委员会拒绝了这个团体游行,因为他们支持暴力。(因为他们害怕暴力)
解释:他们指的是"团体",因为委员会不会支持暴力。(他们指"委员会")我们需要有对生活的常识。
more eg: 机器翻译,梵高画作
符号主义:透明,知识水平与人类接近。转换能力弱,表述推理过程弱。

Chapter8 世界终焉

微观中隐藏着宏观,结束又是开始。

Chapter9 梦境编织

梦,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通过梦境,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对潜意识的压制;通过梦境,我们达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地方,看到了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景色。

梦见过什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给人带来多么深刻的情绪,这些直观上感觉到的东西几乎没有了讨论价值。关键是为什么会做梦,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通过一种人工的手段重新编织梦境。

即把梦当作一个对象去剖析,而不是一些充满幻想的具体梦境。当然对于对象最可靠的知识可能还是实践。

关于感知

感知构成了思维的基础,思维来源于感知,大脑的一切素材来源于感知,知识来源于感知。感知的素材通过感官传入大脑。这些素材在微观上称作"信号",在宏观上称作"信息"。通常有两种信息:“直观信息"和"抽象信息”,(图像、旋律、感性的信息)和(语言、公式、抽象理念、理性的信息)。在梦中,前者占据了主导,而我们平常也更倾向于前者。

信息作为对象在大脑里具体存在为有组织的化学信号和电信号。

关于意识

仿佛CPU般的存在,在进程之间迅速切换,其中有的任务几乎不占用CPU,有的虽然占用却只是在CPU空闲期间插入那么一会,不会过多影响主作业的进展。如:听歌。再如,有些活动部分属于肌肉记忆范畴(弹琴、健身、洗衣、洗澡),不再占用CPU资源,仅仅使用外设即可。甚至有些活动,仅仅占用了IO设备,却一直得不到CPU。

意识确乎是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思考的,而且也不像计算机那样能通过分时达到真正的宏观并行。

这种思维是整个大脑所有信号一致的行为,称为"极化",几乎需要所有意识的参与。虽然脑细胞很多很密集,但很有可能也是像CPU一样,各个晶体管的意义不同,但宏观上达成了思维(计算)的目的。

关于潜意识

当你彻底放松心神时,不再聚集意识思考,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不再"极化",各种各样离散的思维簇从各个方向迸发。

这种微观上随机的因素不知被什么捕捉了,在涣散的意识中一种存在的捕捉机制将这些随机化因素全部聚集起来。或者说随机化因素像一根根笔,捕捉机制像一张白纸,白纸上出现了墨点。而梦境也出现了。

梦境带有极强的不可预知性,不可控制性。正如四散纷飞的随机信息。梦境中出现了画面,出现了声音等感性层次信息,也可能及其罕见地出现了理性信息。

梦境作为一个对象,其具体存在即大脑在无意识阶段,大量信息簇随机化四散在捕捉机制下偶然的影射现象。这种捕捉机制将具体对象还原成了其能动性。

随机信息是怎样产生的呢?捕捉机制为什么能反应其能动性呢?至少现在给不出答案。

Chapter10 信息论

我们的认知是通过感官的信息逐层深入,升华的过程。我们究竟能感受到什么,认知到什么,思维着什么?

这是一个信仰数据的时代,既所谓"神"的消失,既所谓"国家"的概念模糊,既"计算机"垄断世界的思维与存在。信息是数据的一种组织方式,不仅包括宏观的感官信息,更包括微观的物质信号。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廉价,越来越混乱,无组织、无章法,亦形亦色,亦真亦假,混淆不清。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所谓"借鉴",将不同来源的存在从原文中断章取义地抽取出来,然后自认为无懈可击地组织在一起。这样的人多了,量大了,真正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被淹没在异说纷云中,色彩被淹没。

认知以信息为基础,外在存在通过感官转化成感官信息,大脑接受到感官信息,可能在内部转化成大量微观物理信号,在复杂的处理后输出。也有可能大脑是传输到一个高维世界中的"培养皿中的大脑",那个大脑再通过具体的接口将控制信号传输给低维世界的身体,执行动作。

Chapter11 理想社会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财富” “地位” “物质条件” “高品质生活” “资产”
“幸福” “快乐” “温暖” “舒适”
“美满的爱情” “温馨的亲情” “温暖的同伴之情”
“经历” 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
“博爱” “善良” “悲悯” “他人之乐”
“改造世界” “人类福祉” “政治”
“随心所欲” “各取所需”
“共享” “公正” “平等”
“探索真理” “求知” “科学” “哲学”
“追求美” “艺术” “色彩” “谐和”

社会是什么?作为个体的对象及对象间的联系
所谓历史推动力?所有个体对象个人力量的矢量和
所谓劳动力?所有具体劳动作为对象的抽象产物
创造力?改善生产关系,引导并扩大劳动力,创造意义的过程,创造劳动力
固化创造力?创造的结果

社会,作为一个对象,也具有"物质性" “抽象性” “动态性” “辩证统一性” “关联性”
随着创造出的固化劳动力逐渐增多而可靠,劳动力渐渐被取代,基础领域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及若干小型产业逐渐被取代,高层领域形成了新的三大产业(科研业、创作业、应用业)
科研业:科技指向三个方向:“探索自然”、“改造自然”、“融入自然”。
创作业:创作各领域:“艺术”、“思想”、“故事”、“政治”、“愿景”
应用业:“游戏玩家”、“世界协调者”、“世界旅行者”、“极限单兵”、“试验体”

之前提到过的世界将分为三个层次:居民、穿梭者、全知者。
居民处于应用层最底层;穿梭者为创作业、应用业的主体;全知者为科研业的主体。

Chapter12 二次创作

“为你弹奏的每一首曲子写一段故事。”
“练习时,将自己弹的录下来,听一听自己是否能演绎出这段故事,能否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用语言去描绘那种感觉,加入自己的情感进去,就好像这首曲子是自己独有的那样,超级愉快的。”
“有时,我不仅想把那副场景用文字描绘出来,甚至脑海中浮现出那种画面,不可抑制的流淌,像是喷薄而出。可能这就是二次创作吧。”

甚至有时感觉,单一元素的创作显得有些单调:主题,故事,画面,音乐,感觉。在融合的过程中升华,固定的数据仿佛瞬间活了过来。万物皆数据,但也具有抽象性,所表达的高度思维层次也是不可小觑。
作曲家首先是一个伴奏者,伴奏者首先是一个演奏者。演奏者不靠具体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所倾注的情感,全部由演奏表达,语言、画面、故事什么的,全部融入演奏中去就好了。
我还在迷茫什么?还在遗憾什么?一次两次的表演能算什么?为什么把结果和他人的目光看得那么重要?为什么演奏的那种沉浸的感觉没有记住,却记住了演奏的结果,却记住了那份遗憾。却为着那一份走神而苦恼不已,他人应该,或者说一定,早就忘记了那段经历,你还记住有什么用呢?

演奏者首先要体会作曲家的感情,将那个故事,或场景提炼出来,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觉以及所看到的画面,这是一种浅层次的创作,语言的描述而已。
为重新创作的故事和场景配上属于自己的特征,旋律、和声,甚至换一个艺术形式,画出来。这才是二次创作,深度融合了自己的灵魂的创作。
至于最终极的创作,甚至要将主题情感完全还原,将视觉、听觉、触觉全部合一的创作,定义一个高级的艺术形式————创世,一个融合逼真情景,还原故事及情感的世界。

其实,这个世界上主题是有限的,真正珍贵的故事也是有限的。但是,将故事还原得越是真实,越是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斗罗大陆》起初是震惊全国的小说,我们那一代人珍视之物。而后作成了漫画,又是独居榜首,居高临下,迟迟不落。现在拍摄成了3D逼真动漫,又震撼着国产动漫业,成为领头羊。
故事情节从没变过,只不过以前读小说的时候需要想象画面,看漫画时初步实现了想象,生动地将概念得以实现,但还是有些许落差,而新出的动漫简直超过了想象,那唯美精致的画面,甚至无法用语言形容。这已经是三次创作了,却依然保持着炽热的活力,灌注着新鲜的血液。
动漫给原本无人问津的小说增加大量人气的屡见不鲜。二次创作所注入的,绝不弱于第一次。甚至其价值不弱于第一次。

回顾历史,5000年的兴衰可不是说过就过的,即使是这段历史进行二次创作,其价值也不弱于现代任意一个流行小说。
历史在变化,曾经的些许也许不再被认同,但有价值还尚未被挖掘的事物大有。二次创作、三次创作,甚至更多次,永不停歇。
cos,同人作。这种"宅"文化所是宅,本身就是对创作的玷污。

Chapter13 BOOT计划

来源:

“BOOT”一词最初来源于操作系统,将其启动过程中纠结的形式:解放资源需要资源,得到资源又需要解放资源。在启动初期几乎没有资源的情形下,很难去解放资源,从而很难获得新的资源。只有在逐步启动的过程中,资源越来越丰富,从BIOS到kernel,从硬件到软件,逐步启动了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

对于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产物,即造物系统,如今也处于一个BOOTING的阶段:资源即为创造力

解放创造力需要创造力,而得到创造力又需要解放创造力

造物空间需要创造力去创造,而得到创造力又需要造物空间的辅助

科学离不开艺术作为灵感源头,而艺术也离不开科学作为核心推动力

科学和艺术不是互相否定对方,在对象论之科艺融合中明确提出两者之间螺旋上升的关系,而这将是推动历史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创造力是目前仅有的唯一的资源,在创造力的基础上开发一个造物平台,这是第一阶段的事情。至于后面的动态自然、终极语言、人造灵魂等属于在创造力解放之后的工作。

这一条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艺术、科学给了我力量和支持,将这条路坚持走到底。

目标:

Boot计划正如其名,是造物空间宏伟计划的一阶段的起始阶段。完事开头难,着也是最难最艰辛的阶段。因为大部分工作都需要独立完成,一旦学业一重,就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

Boot计划最终能直接对接到造物平台的第一阶段。分为以下三个计划分开完成:

  1. 科学艺术化——paintcoding(PC)
  2. 艺术科学化——codepainting(CP)
  3. 对象论——copaident(CPD)

PC子计划:

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 Python, C++

核心:设计与实现的融合

目标:定义一种新型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PC语言

  1. 通过绘图形式实现:增加新型操作方式,在键盘鼠标之外的,如触摸、摄像头手势识别
  2. 保证界面的简练性、直观性:容易发现错误,图像即算法
  3. 减少复杂度、可变因素:视图单一,细节隐匿,置身其中的感觉
  4. 增加自动生成、批量修改等智能化设置:融入人工智能算法
  5. 深度融合面向对象思想:高度封装与复用,尽量省去实现的具体步骤
  6. 高度交互性,可验证性:针对代码自动生成测试,流程简单直接

CP子计划:

对象:绘图(包括3D建模、渲染器、markdown笔记、板绘等)

核心:艺术对象化

目标:建立一种全能渲染器——CP渲染器,当然这种渲染器的底层仍然是代码,只是代码的实现方式是前面提到的PC语言

  1. 可复制性、可再现性、可迭代性:对于创造产物能持续对其进行扩充和改进
  2. 对象化封装,开源性:所有人共享对象化艺术资源
  3. 对象自身动态性:对象化艺术本身是一个“生命”,不会随时间黯然失色
  4. 对象自身关联性:与外界有交互,因为外界而做出响应
  5. 对象随机化因素,自然因素加成:随机来源于自然,大量随机因素导致对象自身随机化
  6. 基于以上特性,能实现高速迭代,指数式上升

CPD子计划:

对象:对象论

融合对象:马克思主义、科学、艺术、生活

目标:持续演进,在认知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象论》作为新的作品。

Chapter14 造物社会

造物空间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空间、一个世界、一个社会、一个文明。
就在这一封闭的1km^2中居住着100多万人口,这样一个世界像一个完全独立的有机体,有自己的能量系统、生产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造物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等,对于人口又分为40-层为基础层(提供生产力),41-为高级层(提供创造力),而提供劳动力的是人工智能。

能量系统:即“心脏(世界之心)”,是整栋大楼的能量来源,反应中枢。
从呼吸系统中收集核聚变资源
在高能反应堆中进行可控核聚变反应
引导能量转换成各种可用能源,传给循环系统
将核废料排放至呼吸系统

消化(生产)系统:即“消化道”,用能源维持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业:能量(循环系统)通过植物生长固定到植物中
畜牧业、渔业:将有机物的能量通过生物繁殖固定到动物之中
工业:将以上资源固定成可被人直接利用的工业产品
回收的废料(循环系统)提取有用物资重新加工
从呼吸系统收集可利用资源
对不可利用废物排放至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即“血管”,控制着大楼的新陈代谢,各种资源的分配与传递。
“擎天柱”:将以上生产系统产品进行“磁盘扫描算法”分配到大楼的各区域
“回收机”:对于每层楼的废物进行自动化分类回收,交给生产系统
将能量分配到大楼的每一个角落
服务业:进行资源介绍与推荐,商品推销

神经系统:即“神经”,控制整栋大楼各种平衡调节,感应异常并反映。
监督整栋大楼的各个因素,具有所有信息
法律:感应异常,并通知免疫系统。或建立诉讼法案
政治:宏观规划及调控单位。分为“低级神经系统(即脊髓)”与“高级神经系统(即大脑)”
脊髓:对机体各因素作微观调控,负反馈反应链
大脑:对机体各因素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有主观意志参与

生殖(造物)系统:即各种“功能细胞”,利用各种能量与资源,创造无限可能性。
科研业:略
创作业:创造虚拟世界
应用业:游戏玩家、世界居民、穿梭者

内分泌(免疫)系统:即“免疫细胞”,对机体各种异常进行排除,保护机体的安全与稳定。
军队:抵抗外敌,如“极限单兵”
接受神经系统的指令并执行

呼吸系统:即“呼吸道、排放器”,唯一一个与外界相连的系统。
从外界获取各种关键资源(核聚变资源、原料资源)
将不可利用、或低利用率资源进行排放
出口产品

运动系统:即“肌肉、骨骼”
支撑起所有其他的系统,大楼的股架
负责整栋大楼的移动,像宇宙飞船一样在宇宙之中探索

人体生物结构与社会结构真的是做到了完美的对应。可能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但是结果仍然令人不可置信。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有机体也是一个社会,每个成员明确的分工,各种系统完美地对接。
成功地将微观和宏观串联在一起。而在社会之上,是否还有更为宏观的存在?

消除国界,消除“国家”这个概念,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
造物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形态,没有所谓“国家”,当然就不存在国家间那些庸俗而幼稚的过“家家式”的斗争。那么庞大的一个政治体,竟然表现出那么幼稚的一面,真是可笑。
所谓“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论断还是狭隘了一点,因为“国家”并不是根本的存在,但是“社会”是、“文明”是,“人类”是。我们不再倡导所谓的爱国主义,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很好地表达了“社会”这一对象的特点:“共同”、“机体”。

Chapter15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的本意其实比传统的VR与AR更为丰富:

  1. 现实虚拟化
  2. 虚拟现实化

现实虚拟化

一切都来源于生活、现实、自然,我们所存在的一切、所创造的一切、所信仰的一切。

虚拟世界的一切都是以真实世界为雏形,所以不管创造了多少虚拟世界、不管虚拟世界比真实世界要好多少,都不能放弃真实世界的自然和存在,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让未来的世界成为一片荒漠、一片虚无,在沙漠中建立的虚拟世界体验馆,让人们完全活在梦里。

现实虚拟化正强调着这一点,在造物大楼的基础上进行现实数据化,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全部加载进虚拟世界,首先是大楼本身。即使是虚拟世界的存在,时时刻刻都“存在”于现实世界,即虚拟和现实是一体的,只是两种存在的形态而已。

现实中发生的一切改变,都会同步到虚拟世界中;同样的,虚拟世界作出的改变也会实时作用到现实生活。

然后逐步扩展,从造物大楼本身逐层向外,首先是造物花园,然后是造物大陆,接着是造物星球,直到造物宇宙。将现实中的一切虚拟化,从小到大。直到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世界。

在现实和虚拟融合的边界称为临界面,也只有临界面向外看到的景色依旧是一致的。但是一旦穿过临界面,在现实世界中就进入了造物空间的界外,在虚拟世界就进入了次位面。

造物空间本身分为现实(造物大楼)和虚拟(造物平台)两部分。连接着一切:真实世界、虚拟世界。在发展过程中,虚拟和现实互相创造,现实成了虚拟的原材料,虚拟成为了现实的模板,逐渐向无穷远处扩张。

虚拟现实化

思维即存在,相似的:虚拟即现实。虚拟世界不过是由无数个数据单元组成的宏观结构,而将虚拟事物投影到现实中来正好符合了一体化交互的需求。

现实、虚拟再也分不清彼此,你活在现实世界中,而你的一切已经被虚拟世界所录制;你活在虚拟世界中,而你的一切都能反应在客观现实中。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信息流”罢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所信仰的一切,所感官的一切,一定是真实的吗?难道我们不是高维存在中在培养皿中的实验体吗?我们的思维全部在高维世界进行,但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甚至这具身体的存在,难道不可能是高维世界中强行给我们灌输的感官吗?

说实话,我们不知道,而且不可知。

虚拟人物实体化,一个3D的投影,甚至是直接根据模型造一具真实的躯体,已经不止是想象了。你真实的身体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你虚拟的身体在真实世界中欣赏着你真实的身体。或者说,你虚拟人物的实体,也在真实世界中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然后你同时看到了你自己的两个身体,并且你抚摸着另一个自己……

或者说,虚拟的自己杀死了真实的自己,然后虚拟实体跟着一起灭亡。

虚实关系

这里的虚实,并非绘画中的模糊和清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和现实。

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好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思维以存在为对象,存在以思维为模板;思维从存在中认知,存在由思维而实践。由对象论,两者具有“包含”、“继承”、“依赖”三种关系:①虚拟是一种现实;②虚拟依赖于现实(以现实中客观存在为模板对象);③现实对象含有虚拟的意义(抽象性)。

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好比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以艺术的创造力为基础,艺术以科学的生产力为驱动;需要艺术不绝的灵感,也需要科学不灭的流通。虚拟世界提供源源不绝的创造力,而现实世界将这些创造力转换为现实,让创造力更好地流通。

Chapter16 造物广场

造物空间中心的以100m为半径的圆柱,高达400m,一直通到天空,可以清楚地看到天空的颜色,在地面上虽然只能看到天空那么小小的一点,这一点是深有意义的:如果只停留在底层,将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不清世界的全貌,只能看到一个点,而越往高处走,天空就越是广阔,视野也越大,这种意义深刻刺激着人们不断向高层探索。
在这巨大的圆柱中漂浮着淡淡的细微光点,细长的树状结构,上亿个细微的光点正形成了一个树的模样,是的,这个就是世界树。记录着所有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每个世界仅仅是树上一个微弱的光点,汇聚起来,竟然有如此惊人的力量。
而世界树的底端,正是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世界之心”,即使隔着很远,依然能感觉到心脏那有力的跳动。将世界之心作为世界树的土壤,依旧有丰富的含义。
而世界之心的上方,还有一个细长的,直通天际的透明圆柱“擎天柱”,正是循环系统重要的传输枢纽,其巨大的导管将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基础层向上输送,也源源不断地将能量从地下的世界之心往各楼层输。
擎天柱在导管旁还有一个巨大的筛管,将高楼层的废料集中到低楼层的生产系统进行再处理。同时将低利用率废料通过-2层的呼吸系统排放出造物空间。

在造物广场天空中,许多虚拟人物在自由地飞翔,因为每层楼都有相应的主题公园,虚拟人物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公园游玩,在这一广场上,整个世界一览无余。这也是虚拟实体化的好处,不受实体限制随意飞翔的状态。
造物空间顶部五彩斑斓的天空当然也不是真实的天空,因为,真实的天空是神秘的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这并不是说真实世界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为造物大楼就是这样一个真实世界,而且是我们去认知真实世界的起源。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渐渐知道,造物空间之外的世界,而那个世界,正是造物空间的起点,也是终点。
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一步步向真实世界的远方逐步探索,然后将其数据化。

造物空间的-2层,正是呼吸系统的推进器,相当于细菌的“鞭毛”,将造物空间向前推进,推进到宇宙中心。这样一座大楼在空中飞行实属不易,需要巨量的核反应能源。但是造物空间脱离太阳系,脱离银河系,向无垠宇宙中探索的意义明显要远远大于故步自封在太阳系“黑域”之中。
在宇宙中遇见并认识各大文明,交流,扩展,殖民,让整个大宇宙遍布人类的痕迹!

Chapter17 冬眠与永生

不可置信的是,人类不仅可以跨越空间,在宇宙中行走;甚至能跨越时间,走向未知的未来。
时间是一维的、线性的,不可逆的,甚至说,她存在于一阶认知层次,是人类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想象出来的概念,而不存在于现实世界。可能另一个文明也会有语言,它们的认知层次可能也出现了类似于"时间"这样的概念。
这样的概念可以说是世界必然联系——即真理和规律的衍生物,用以描述世界的演进,用来记录历史和未来,用来衡量围观和宏观。在空间的单位上国际仍然使用着多种,但时间上却是那么统一的周、日、时、分、秒。跟自然里许多存在的规律达成了一致。

一旦生命从有限走向无限,在人类的认知层次将产生极大冲击。甚至是以往一切的社会和历史变革都不能与之相比。
而关键的一步则是有机体的无机化,有机的事物都有其不可违逆的自然规律所统领,人类在抽象层次中仍然属于生物,生物是生命体,有着本身固有的生命周期,从生物学上可以将生命延长,但不可能给予生命永生。
然而一旦转换到无机物,将不再保持着固有的生命周期,只要维持着无机体的结构特征,将得到一种永生。

冬眠是距离我们更近、更为可行的一项技术。
人的生命总长没有变,甚至因为冰冻而有所缩短,但生命的跨度变长了,相当于有了一层"真空期",在这段时间内,肉体仍然存在,但认知层次的一切不再存在。
之所以将冰冻称作"冬眠",大概是让它看起来没那么可怖,因为我们日常也正用着冰箱,只是一种抑制生命活动的手段而已。那么躺着,仿佛睡着了一样,而且一睡就会很久。
冬眠是一种不完全的永生,但是其意义仍然重大无比,因为人类的认知不再被局限在一个时代之中,甚至能去见到遥远的未来,因为一个人能对历史发展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你说看到的未来,有你的和没有你的,其实是一个未来。

当然,当你睁眼的那一刹,惊讶地发现,未来的一切并没有按照你想象的那样,你该后悔自己没有去改变历史吗?没用的,因为历史中有你和没你都是一个宏观的过程,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而使世界天翻地覆,而你的所作所为,违背的历史发展的方向,照样会被"历史流"修正。
当你发现在那个世界里,人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与冬眠人民形成了两个文明,甚至是两个差异很大的文明,你将不再被他们的社会所欢迎。而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笑谈。

Chapter18 历史修正力

历史有一种强大的修正力,在这个历史中存在着的任何个体都无法改变的力量。
宏观的发展、演变是任何微观对象都无法企及的,所有微观个体对历史所做出的改变,是偶然中的必然。即使历史上牛顿、爱因斯坦、哥白尼、马克思、毛泽东都没有出现过,在那段时间之后可能出现了对历史有着相似作用的人,而引领人类的人可能会更换,人类的历史可能以为这样人物晚出现那么一会而产生倒退,但是无论如何,人类的发展方向仍然是不变的。

演进对象具有一种累积性、渐变性、量变中的质变、偶然中的必然性。
演进对象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它们首先都是对象,是由更小的单位有机结合,通过复杂而普遍的联系组合而成,本身也和其他同一结构层次的演进对象有着复杂而精密的联系。
任何一个演进对象宏观上的改变都是以微观对象为基础的,因此是累积性的,不可能因为外界对其的一点点影响而动起根本。对于一个人是这样,本性难移,即使是能移,也是一个潜移默化、渐序渐近的过程;对于一个社会是这样,即使接受到了三体社会威胁的信号,也不可能突然推翻以往的一切,瞬间应对所有威胁。
演进对象的发展在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中由量变产生质变,微观层次中:大量必然的偶然事件发生,其中恰恰有那么一个偶然事件的出现对整个对象产生了宏观上质变的效果。于是,封建主义在那一瞬被推翻了,地心说仅仅因为哥白尼一个人就推倒了,华为的创立都是由其领导人任正非决定的,历史上最伟大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完全是马克思的功劳。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然而,这些偶然现象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即使马克思并没有在历史上存在过,只能说明历史还没有产生那样足够引起质变的偶然现象,随着矛盾的加深,这种偶然现象的层次逐渐深入,几率逐渐加大,很可能在马克思后不久就有其他人提出类似的方法论,如"恩格斯主义"、“列宁主义”。

总的来说,不仅仅是社会,就算是一个个人,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联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累积,在量变中产生质变。在一次偶然的"悟道"之中仿佛整个人都改变了,其实一直在变,只不过没有发现这种变化而已。
但是即使是人的改变,在人的结构层次一下的,比如所任何一个细胞,其改变,死亡都不会引起人的宏观改变。就像神经网络中的"dropout"一样,在我们大脑中的任何一个神经细胞的死亡,不管他有多么强大,都不会造成宏观影响。而这个社会,失去了任何一个人,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

说这是一种"历史修正力",所有的演进对象都固有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规定了演进对象不会因为自己所包含的聚合元素中某个对象的改变而改变,即宏微无关性。

但是两个对象如果在同一个结构层次,或者说,更高的结构层次,高维对象对地位对象的随意改变就不足为其了。就像人可以改变另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具体的细胞,但是不能改变社会一样(即使是马克思,社会也并未因他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社会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改变另一个社会,但是无法改变宇宙中现存的社会体制,即使是统领社会,其存在与否也完全可以由另一个社会代替,对于宇宙来说,其发展方向依然不会改变。

Chapter19 经济与政治的重构

在我想象中的未来世界,所谓经济只是一套智能化系统。对于一切对象,都有官方化的统一评估定价,这种准则是一种智能神经网络,以这个世界的各种特征进行训练,以对象作为输入,在认知层次对其进行五属性上的解读,转换成各式各样的“价值”,并由价值反应成货币(造物币)。

作为交易的双方主要是(个人,造物社会)。个人在造物社会的终极市场中能以统一的消费价格购买到绝大多数应有的物品,当然官方的“黑市”以及更见不得人的“黑市”中也允许以高价买到法律外的事物。因此,交易中心仅有这两部分:“定价中心”“终极市场”。

当然个人与个人之间也会存在,但是这些交易不被造物法所保护,没有相应的市场和生态,不像终极市场般时时刻刻受区块链的经济法律系统保护。

由是,不是经济变得不再重要,而是交易变得不再重要。商品仍然还在,但是提供者只能是造物社会;售卖品仍然还在,但是相比于私下的交易,造物社会的评估定价明显要强于大多数竞争。当然,在造物法边界以外的交易品是一经察觉就予以严惩的。我相信在对造物扫描系统之下,没有任何违法事物能够出现。

目前而言,大多做着金融事业的人不过是想着法子找社会的空子。物品在各地的差价可远远不是运费那么简单,中间涉及到的包裹、服务、时空因素、需求、渠道、关联相当复杂,甚至很多关键的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

这也正是我所深恶痛绝的,所谓政治,建立了一种麻痹思维的信仰,创建了一个不可原谅的概念,用繁复的语言愚昧着人们的思想。

我并非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但是又着一个存在,她做出的决策、管理的角度、联系的可见性远远比人类要好。

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就是这样一个存在,跟区块链经济法律系统相平行的一个系统,同属于造物社会的“监督者”,涉及到一个紧密分层的系统,从顶层的发起者,一直到最底层的实施者,整个框架对于整个造物社会都是“透明”的。

对管理系统也会有管理,因为我们都不放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针对这种系统所有人都可以提出改善意见,而且在多数赞同的情况下,专门的系统操作者进行管理系统的修改(当然这种决策经过虚拟造物社会的实验评估,且评估过程完全透明),并且这种操作是仅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开通权限,并且对所有人完全透明。

但明显的是,经济、政治不再是一个庞大的垄断机构,而是一个与所有人息息相关且可以直接参与的一个习惯性存在,而之前所存在的一切,什么“商业大亨”,什么“总统”,甚至连“店铺”,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

这是一种解放,解放为了维持复杂人类社会体系结构而不得不耽误的大量人类认知与实践劳动。

Chapter20 挽回与救赎

虽然我已经完全渴望未来了,但这绝不意味着放弃当下。
很多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令我毛骨悚然,先进的高科技什么的都有了,但是社会形态千疮百孔,我们所珍视的一切被侵蚀得面目全非:人类的道德、人类之间的温情、自然界的美、规律的平衡、生产线的正常流转、能量摄取与消耗的平衡、社会内各种循环……
如果连这些也被打破,我就根本不能想象人类究竟做了什么幼稚的举动,让自己如此不堪一击,让本身就弱小的自己还暴露在这样危险的大环境之下。
你有无数个虚拟世界可以去实现,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在这个现实世界损人害己(当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没有“损害”这一词可说)。
我依旧想到很多方式去避免这一切,以及即使发生了这一切该如何挽回和救赎:

预防和避免

在任何宏观体制改变之前,必须完全确认其可控制性,比如在虚拟世界进行试验
不要将真实的权利交给低维存在(如人工智能),并且有不可由他们控制的手段夺回这种权利
深刻渗透对象论唯物史观,如权利不能交给个体,而是群体,或者整个社会
权利的制衡条节,阻止垄断,分权化

挽回和救赎

独立的系统对社会进行周期性复刻式记录,在内部矛盾爆发后若不能在主体对象间自主解决,采取紧急恢复措施,回到复刻时对象(除已有生命,独立对所有生命隔离)的状态
若仍未能恢复,直接消灭现有造物社会,并向宇宙释放文明之种
对永恒实体域进行隔离,不可控危机爆发后对个体进行永恒实体化,将永恒实体域抛出
对永恒实体球进行不可逆不可变隔离,不可控危机爆发后让对象进入虚拟低维世界之中

这样一个世界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不管是抵抗力、还是恢复力)的,真正遭受巨大危机所能做出的也远比当下这个社会所能做的要多得多。在这样一个体系下,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终结。

Chapter21 Intellligence Aided Creation

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当资源循环的生态已经建立,当人们不再需要去工作就已经能够养活自己。
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当人与自然真正实现了隔离,当人们不再需要依赖自然的力量就建立了一个世界。

竟然已经有这么久没有开始新的章节了。我也没有想过,曾经想做的事情,不会随着时间淡淡抹去,却像酒一样酝酿,变得更加浓郁。而总有一天,也会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的向往,将那些被遗忘的、被丢弃的、被搁置的梦想、幻想、憧憬重新拾起。
就像这首曲子The old bridge,回到了过去自己所站在的位置,早已物是人非,时光变迁。然而还有那么多没有变的,一直存在着,并且正是这种信念,才能使自己熬过那么多个日日夜夜。这种信念,经历了一切平凡之后,终于绽放出自己的光芒,这种刺眼的光芒,甚至不能直眼想看。
是的,没有听过的旋律,竟然有如此强烈的熟悉感。

我好想好想创造这一切。
在我的幻想之中,未来的我,在那一片青青草地上,有着自己建立的房子,每一砖、每一瓦,都是我自己搭建起来的,那头顶的天空的颜色,也是我绘制出来的。
空中那悬浮的琴键,没有沉重的木板,锋利的钢丝,却一样发出震撼人心的声音,是的,那个波形是我定义的,那首曲谱也是我谱写的,我随时捕获灵感,随时创作的曲子,那键盘正弹奏着我曾今的灵感呢,而那悬浮的吉他和小提琴竟然也无缝地掺入,溶解着浪漫的和声。
阳光打在窗棂之上,她的温度,完全服从着我写下的复杂表达式。窗外飞舞的蝴蝶,草丛里的昆虫,它们的外貌由我赋予,但我却无法预料它们的行为,它们已经完完全全独立于我,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

做饭用的原料,虚拟市场中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选入购买以后,不出10分钟就送到了我这里。
而我根本不需要亲手一个个削皮、处理,我只用向智能说出我的想法,她都能完全帮我实现。而且我所创造出来新的菜品,都能由智能完全复刻。下一次想吃一样的菜品,跟她一说,在预计时间内就能得到结果。

我从来就不想依赖任何人,而这个时代给了我这样的条件。我的设计,我的需求,全部由智能实现了出来。因为我用的电脑,我用的生活用品,我穿的衣服,乃至我的发型,我的住处,我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创作出来的呢。
我一边在造物平台上欣赏别人的创作物,涌现的灵感一下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甚至比任何别人创造物还要精致。

需要学习各种软件复杂的用法吗?需要了解计算机底层的结构究竟是怎样吗?需要自己一遍遍写着长篇大论的代码来实现自己的设计吗?
破碎的、零散的、复杂的、厚重的一切都联系起来了,都组织起来了。不像目前割裂的学习、生活、工作、幻想,一切都是对立而有明确的分界线,通过智能,一切不过都成为了数据,都成为了对象。而通过智能,可以学习一切,甚至没必要去学习一切,但是可以创造一切。

Chapter22 连续时空体系

我们生活着,似乎每个人都有着看不到头的世界和空间,指向无穷的过去和未来。
但实际上,时空早已碎裂成固定的模式,有着固定的区间和领域。比如在时间上,即使电和灯已经让人类脱离了早九晚五的生活,可是目前的朝八晚十,固定时间睡觉,固定时间起床。有了一套非常匹配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钟。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生活下,我也倍感碎片化。集中精力做的一件事会被疲倦打断,会被饥饿打断,甚至是生物钟。在该睡觉的时间没有睡,在该睡着时没有睡着(谁能确定自己一定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随着呢),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焦虑。
而空间,看上去是连续的,可是早已被分成各种区域,并且财富造成了空间上的极端不平均。

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即使很久以后,人类可能还是不会背离生物钟,不会分割时间和空间。
但是,造物空间中的时空已经完全与现有的时空不是一个层次了。

时间

没有白天和黑夜,因为没有地球的自转。没有气候和四季,因为没有地球的公转。
在造物空间内部,整个公共空间的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恒定,各个房间可能因为各自的喜好而略有偏差。所以对于所有人来说,白天和黑夜的存在消失了,天气和温度的存在也消失了。是的,自然也消失了,即使“人工自然”还存在着。
因此,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唯一相同的是,时间因为时差的消失而相同了!整个造物生态仍然在共享着一套时间体系,沿用着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公元、年、月、日。
可是因为不再在地球生活。常用的时间计数已经变成了一串数字,每一个位上具有不同的含义。七天为一周期的“周”消失了,月亮阴晴圆缺一周期的“月”消失了,“季”消失了,“年”消失了。仅仅对于这一串数字的分析,就能精准定位个人所处的时间。

更可怕的是,在一种称作“睡眠胶囊”的药物出现以后,人们可以定点入睡以及苏醒。睡眠质量大幅度提升。造物生态推行着12h为一个周期,其中1h为服用胶囊睡眠的时间。在造物空间中所有的居民都有着相当自由的生活习惯,可以自己根据自己身体特征定义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
在智能生活排布中可以定义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每一天,每个小时能清晰地知道它的流向。

为了防止人们生活混沌的情况。造物生态会定期举行盛大的集会,定期开展各种各样活动。在此,居民们可以接触到造物空间其他的人,建立联系。

空间

空间是造物空间最大的特性。因为一个巨大的,结构分明的社会被拘束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之中。一个社会100万人,全部聚集在1立方千米之中。相当于人均占有1000立方米,但实际上大多数空间有军事和科研的用途。
在这样一个空间,任意两个最远点的距离只有2km,在辅助电梯的基础上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甚至只需要不到20分钟。
造物空间的循环系统,已经做到了接近于极致,磁盘扫描算法向各处输送资源以及回收垃圾已经到了20分钟一个周期的地步。任何在终极市场购买的商品均可在20分钟之内直送到预定地点。

在这样的空间中,交通引流、火车飞机、航母轿车,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因为你所住的地方,到任意一个想要到达的地方(除了跨空间),都只有2km的距离。

在这个时代,不幸的是,分布式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交通上的极大不便。一个人上下班在路上所花的时间,竟然高达工作时间的五分之一。外卖,购物等在时间上的消耗也因为空间的隔离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空间换时间?不如说局部化使得时空利用率达到新的高峰。

这是造物空间最神奇的地方,一个空间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独立的国家,一个独立的城市,一个独立的社会,在整个造物生态之中,连接着上万个造物空间,向宇宙的各个方向探索、延伸!

Chapter23 造物生态

人类的文明是一体的,不区分名族,不区分国家,不区分地域。造物空间亦是如此。
即使每一个造物大夏是一个生态,完全独立自主,甚至说是一个文明也不为过。是什么使得那么多造物社会具有一致的发展方向呢,有着一个共同的利益链,有着共同的进化,没有出现生殖隔离呢?
因为交流,因为造物网。

造物空间不但共享着非常丰富的造物数据,两个文明之间可以交换着他们最近的文化产物,并且可以向另外其他的造物生态传递信息。使得即使两个生态距离遥远,也能清晰地知道对方的发展状况和最新突破。
这就是造物网,每一个造物空间都备份着造物网的全部资料。一旦一个造物空间更新了这一网络,会依次链式传递给其他造物空间。
因此,上万个造物空间,即使航行在宇宙的不同片区,探索着相当远的星系。都能接受到对方传递给自己的数据。即使这样的数据仅仅是传递,已经度过了一年。

每十个造物空间组成了一个造物航队。向宇宙的同一个方向探索。
在一定的时间周期下聚集一次。举行一次盛大的集会进行交流。由于相互之间两两结合交流相当频繁。可以真正说明这是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文明。